在中國制造自動化的趨勢中,鑄件打磨清理領域的工作,由于需要耗用大量人力,也因此順理成章地成為自動化的主要目標之一。如何選用合適的自動化設備來替代人工,從而實現生產效率與生產質量的雙重提升,是企業關注的首要問題。現在鑄件自動化打磨市場中自動化清理設備的類型,大部分可分為機床類結構和機械手類結構兩種,關于兩種類型設備的優劣,市場中一直爭論不止,意見不一。那么,一個企業到底如何選擇適配自己產品的設備呢?讓我們深度解析兩種設備各自的優劣勢,為企業提供一個可以參考的自動化升級建議。
剛性與精度
一般而言,打磨設備主要有機床和機械手臂兩種結構。機械手臂的優點是靈活性高,可配合多種樣式的工件,但是本身剛性較弱,有一定的機械公差不易克服,所以導致設備的精度不穩定;而機床能夠加工的樣式較為局限,但剛性以及穩定性出色,機械的精度較高,相對的比較適合少樣大量生產的模式。
編程模式
同樣以機械手臂和機床來區分。機械手臂的話,雖然理想上可以適應多種工件的加工,但是,通常也需要較久的程式編寫時間,在線編程的缺點是,當有新產品需要編程時,設備需停轉的時間較長,很多時候無法及時應對產品的生產周期;如果是機床的話,由于大多屬于少樣大量的加工,不需要時常更改程式,所以一般問題較小,并且機床同時具備離線、在線編程功能,在生產過程中無需停轉設備,即可對新零件進行編程,大大提高設備利用率。
補償系統
機械手的補償性表現普遍較差,畢竟機械手的自動檢測能力,就目前技術能力來說,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改善。而補償性及自動檢測能力之所以重要,原因除了清理打磨過程中需要隨時依據工件的狀態,調整打磨方向外,還需要依據研磨耗材不同的狀態,調整不同的力量以及角度,來獲取一致的打磨成果。
機床結構,則可以利用激光測量系統來實現誤差補償,提升打磨精度升。通過使用激光測距傳感器,來實時獲取當前工件的檢測點與樣件點的距離偏差,把相應的數據實時傳送給控制系統,然后應用為不同工件開發的軟件和模塊進行對比計算,從而生產補償程序,以此引導設備對目標工件進行切割打磨。這就是激光測量技術在實際生產中至關重要的原因,并且暫時只有機床結構設備才能完成激光測量系統的成功應用,相比于機床結構,機械手則無法獲得穩定的打磨精度和一致的打磨質量。